业界新闻
文艺观察|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正当其时
发布日期:2021-08-12 浏览次数:1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的重大任务,可谓切中肯綮,正当其时。
文艺评论是党和国家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赋予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艺评论思想。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市场等重大问题,并对文艺评论工作的职责使命、评价标准、理论建设、批评精神等作出精辟阐述。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文艺评论与文学、戏剧、电影等文艺门类并列并提,充分肯定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提出加强改进的明确要求。201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把“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作为标题性段落,加以明确。2017年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文艺评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评论体系。这些都为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政策依据。
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实践,为建构中国特色评论话语提供了坚实基础。新时代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生动景象。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出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文艺领域新业态生机勃勃,在科技进步赋能下,繁花盛开,百舸争流。文艺行业建设深入推进,正导向,转作风,立大德,树新风,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气象一新。学术史的演进表明,新话语是新实践的产物,又对新实践起到淬炼、升华和推动作用。作为“运动的美学”,文艺评论是文艺实践与文艺理论之间的桥梁,也是文艺创作与文艺欣赏之间的纽带。新的文艺实践需要新的评论话语来总结,新的文艺现象需要新的评论话语来分析。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是新时代文艺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华文化是我国文艺评论根脉所在。新时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民族精神极大彰显,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者,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智慧、寻找灵感、激发创意、挖掘素材,推出了许多富有中华文化气度、风格、神韵的作品。越来越多的文艺理论评论家,积极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遗产,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深入研究中华文论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蓬勃开展及成果,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
文艺评论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术活动。评论话语必须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文艺评论既包括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等的评价和阐释,也涉及网络文艺、文化产业、美育、艺术教育、艺术管理等的评析,除了覆盖文学、艺术学这两大基本学科外,还涵盖多个学科专业。新时代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断健全,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术成果十分丰硕。特别是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真正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十余年来,艺术学研究在内涵深化和外延扩展中持续推进,取得了一批积极成果,丰富了文艺评论的观念、范畴和理论。文艺评论的学科保障更加巩固,学术基础更加扎实。
向着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扎实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健全文艺评论标准,改进评论文风,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评价阐释我们的文艺创新创造,不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才能以文质兼美的评论激浊扬清、褒优贬劣,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这是人民对于文艺的期盼,也是时代赋予评论的使命。
(转自:中国艺术报 作者:文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