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要紧跟时代脚步(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发布日期:2021-04-12 浏览次数:0

  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碑的使命,激励着艺术家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表现人民群众火热的社会生活当中去,用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去满足新的审美需求。

 

我认为主旋律题材艺术创作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表现厚重博大的中华民族历史,二是表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三是表现人民的幸福生活、高尚的情感追求。

 

艺术创作应该深挖红色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投入红色题材的创作中,产生了许多重大历史题材作品,都是主旋律创作的代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涌现了许多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活跃在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工农业等各领域。要用发展了的艺术创作方式去表现主旋律,要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连民心、有创新、接地气。

 

疫情防控期间,我创作了礼敬女军医的雕塑《使命》,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内心涌动的神圣使命感。中国美术馆近年来举办的公共教育活动“为新时代人物塑像”雕塑工作坊,邀请全国青年雕塑家来为英雄劳模塑像。创作这些英雄劳模,对艺术工作者来说不仅是责任担当,更是精神洗礼。

 

红色故事不仅发生在中国,也与世界紧密关联。我们要用文明、和平、国际的眼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不断发掘题材进行创作。我的雕塑作品《马克思》《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等立于世界多地,我们不断地推动馆际展览之间的国际对话,通过艺术唱响文化的主旋律,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艺术作品不仅要存在于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还应该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美术展览和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美术馆去年推出了致敬医护工作者、劳动者等主题的多场云展览。以前,中国美术馆线下展览每年观看人次约110万,而去年线上观看人次将近线下的10倍。这说明线上展览不仅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更是未来艺术传播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当然,云展览不是把线下的展览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去,而是要抓住线上的特点来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播。人们走进一个展厅,序言一般写在同一版面,陈列作品一目了然,可以同时浏览;线上策展就要适应移动阅读,将序言分散到不同版面,设计作品的顺序节奏。线下观展可以零距离接触原作,观察细节;线上展览是平面图像,要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可以增添音乐与解说等视听元素。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树立起了千千万万屹立不倒的丰碑。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碑的使命,激励着艺术家把情感投入表现人民群众火热的社会生活当中去,用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去满足新的审美需求,让美术创作真正走进当代人的心灵,这就是主旋律题材创作的时代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为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