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徐里书记讲授“美术经典中的百年党史”

1618492901342.jpg

讲座现场

4月15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走进中国外文局“学习大课堂”,为中国外文局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干部职工及局属单位专家、骨干等400余人讲授“美术经典中的百年党史”专题讲座。

1618492914831.jpg


杜占元、陆彩荣、高岸明与徐里交谈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救亡与启蒙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以数千万同胞与先驱的生命铺就了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道路。

1618492921292.jpg


徐里作专题讲座

徐里书记选取了100幅经典美术作品,通过解构时代背景、美术语境,着力讲述百年党史中的100个重要时间节点、事件和典型人物。勾勒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形象史和灵魂史,这些美术经典完成了从史料到史诗的升华,镌刻着百年来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绘就了一部凝聚精神力量的视觉史诗。

徐里书记谈道,百年苦难,百年辉煌,百年奋斗,百年荣光。用美术经典图述百年党史,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画家和文艺战线的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参与感、责任感、自豪感。美术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每一个足迹的忠实记录者,历史上那些经典美术作品从时代背景或重大历史事件出发,通过美术家的画笔忠实记录和表现,讴歌党和人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建构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这100幅经典美术作品,是美术家所创作的叙事性图像,这些作品只是党百年光辉历程的一些历史剪影和脚注,然而这些作品通过文献取舍、图像结构、空间处理、人物塑造和历史氛围营构等修辞手法,远远超越了历史文本,超越了历史事件的编年性记述。在图像中构建起来的史诗,不仅能让一个民族对抗遗忘,也能让后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相信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美术经典作品定能更好地展现信仰的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当日参加讲座的中国外文局干部职工表示,讲座内容兼具文化厚度和情感温度,内容丰富,生动详实,让大家在经典的美术作品中学习党史,凝聚起新时代强大的精神力量。



经典美术作品赏析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

作者: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

1618492926234.jpg

油画《启航》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



《北大钟声》(又名《宽容》《兼容并包》)(油画)

作者:沈嘉蔚(创作于1988年) 

1618492931326.jpg

这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在中国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油画作品,反映的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油画)

作者:许江、孙景刚、邬大勇(创作于2020年)

1618492935194.jpg

《五四运动》画面整体是红色基调。几幅横向的标语,提示着具体的历史现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呼喊,同时又是构图的重要结构。迎面而来的空间从这里铺展开来,纵横交错的线条在这里拧成一体。在背景的错刀一般的笔触之下,这些面庞被逼着呈现一种雕塑一般的塑造,顶光的刻划,带出一种庄严的神圣之感,并絪缊着狂飙天落的效果。




《飞渡泸定桥》(油画)

作者:井士剑、郭健濂  助手:刘志成(创作于2016年)

1618492940718.jpg

红军在1935年5月29日勇夺泸定桥,全军顺利通过大渡河,使国民党军队大渡河防线彻底崩溃。震撼激烈的战斗场面,代表性的历史场景,在艺术表现上注入了历史性的时空概念,突出了当代历史画的强有力的表现手法和写意精神。




《转战陕北》(国画)

作者:石鲁(创作于1959年)

1618492945378.jpg

《转战陕北》创作于1959年,是石鲁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创作的。在画面上虽然看不见千军万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在大山大壑间隐藏着千军万马,画家用间接的方式暗示出—个宏大的历史场面。这幅画在空间处理上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方法,表现了毛主席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




《开国大典》

作者: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

1618492949205.jpg

《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传世之作,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地毯上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典型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只能根据现有照片进行创制,并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手法和人物画《步辇图》等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手法,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




《艰苦岁月》(铜铸雕塑)

作者:潘鹤(创作于1956年)

1618492954104.jpg

《艰苦岁月》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笛、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战争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向往革命胜利的信念。《艰苦岁月》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型作品。写实地再现了战争年代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从侧面也体现了雕塑家内心对战士们的情感、对未来的向往;又具有浪漫主义特征,以特定的情节理想的描写,塑造了理想化的对象,战士们面对艰苦的生活,没有被困难压倒,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坚定了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心。




《新喜》(油画)

作者:桂小虎(创作于2020年)

1618492958513.jpg

《新喜》阐释的是《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作品通过描绘两对新人领到结婚证书时的喜悦心情;现场几组男女老幼与之相呼应并能烘托主题的动态、神情和环境描绘,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新中国诞生后第一部法律“婚姻法”颁布这一重大历史主题。




《夯歌》(国画)

作者:王文彬(创作于1957年)

1618492963260.jpg

王文彬先生绘画《夯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唱着夯歌的几位打夯姑娘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在远山衬托下更加光彩夺目。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



《翻越雪山》(国画、综合材料)

作者:王颖生、董卓(创作于2016年)

作品深刻表现了长征途中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壮举,翻越雪山,更加体现出了中国红军将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同心同德、团结互助的阶级友爱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一次次征服了肆虐的风雪严寒,成功翻越了一座座大雪山,超越了人的生理极限,创造了人间奇迹。


《血战湘江》(国画)

作者:黄其华、郝孝飞、朱国栋、周颢、彭震中(创作于2016年)

“血战湘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件作品是一幅纯水墨写意的三联画。第一联以呈现战斗中人物的精神状态为主,为了突出人物大无畏的精神气质,刻意把人物组合成丰碑式的群像效果。第二联以表现行军态势为主,采用“Z”字形构图来强化红军在逆境中一往无前的姿态。第三联则借描绘战场的惨状表现战争的残酷,增加河水、浮尸,取义与当地民间的流传“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彝海结盟》(国画)

作者:吕书峰(创作于2016年)

彝海结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红军指战员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结成的民族团结之花,也是红军正确运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范例。作品讲述了刘伯承“单刀赴会”与小叶丹会面于彝海湖畔,他向小叶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二人相见投机,取彝海水,以水代酒,歃血为盟。


《智夺腊子口》(油画)

作者:晏阳、李武(创作于2016年)

作品表现了此次战役红军战士正面突击的情节。以最直接的视觉呈现红军将士敢于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在战场上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凌厉气势。腊子口,两万五千里红色征程上一个重要的节点。1935 年 9 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于长征途中抵达这里。两天激烈的浴血战斗,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相结合,英勇善战的红军突破天险,打通了北上通道,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写就了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名战例。这一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省内最关键的一仗从此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黄大年》(油画)

作者:王晓明 张伟时 王洪章 郭 旗(创作于2017年)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 年,他从国外回到祖国,成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 年 1 月 8 日,黄大年同志因病不幸去世,年仅 58 岁。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油画)

作者:张峻明(创作于2018年)

1919年, 陈望道应《星期评论》杂志之邀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初,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他克服生活条件艰苦和参考资料匮乏等困难, 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 一度入神到不分墨水与甜汤的地步,并于4月完成译稿。作品描绘了陈望道先生站姿,头仰望窗外,寓意东方欲晓,母亲给他送来粽子,拨动火苗隐喻薪火相传,点亮信仰之火的画面。


《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国画)

作者:王珂(创作于2018年)

作品选取翻译整理马克思著作的张闻天、博古宣讲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场景,以普通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对“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表现,把学习的真实场景再现。画面以陕北的窑洞与远处的宝塔山为背景,点明特定的环境,当时的延安在全国就是学习的象征、进步的象征。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上下一心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寻找出路的探索精神。


《太行铁壁》(国画)

作者:王迎春、杨力舟(创作于1984年)

12.jpg

作品借助传统绘画语言与当代艺术表现技法,充分体现出中国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同仇敌忾、共御外辱的精神和决心。在画面构制中,采用了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与太行山势相互融合的手法,于壁立千仞的岩石之中,勾画出众多可歌可泣的鲜活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具有高度识别性的朱德、彭德怀等高级将领的形象和众多无名英雄融合在一起,与巍峨的太行山共同幻化为挺拔、刚强、坚不可摧的屏障,营造出一种不是浮雕胜似浮雕的效果。


友 情 链 接
 
联系我们 | 会员申请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电话:0551-62888236 地址:安徽合肥市政务区繁华大道276号徽园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