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全国美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中国美协专家组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观摩指导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创作侧记

图片1.jpg

重庆站观摩指导座谈会现场

图片2.jpg

四川站观摩指导座谈会现场

图片3.jpg

贵州站观摩指导座谈会现场

图片4.jpg

云南站观摩指导座谈会现场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年来,中国美术肩负着以艺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作为衡量新时代十年美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持续聚焦出精品、出人才,以最大力量推动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的美术作品,推动新时代美术创作气象新、格局新、境界新。

抓创作,推精品,出人才。2024年1月16日上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召集中国美协艺委会、省区市美协、专业院校、画院等组织机构代表,美术理论家、历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代表,召开“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座谈会,梳理美术创作现状,针对创作的主题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方法等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专家组,兵分两路开启首轮观摩指导创作工作,到地方实地了解、交流美术创作,为全国美展的作品创作发挥指导作用。

17日至20日,专家组赴重庆市、四川省成都、贵州省贵阳、云南省昆明,了解并指导四省市作品创作情况。专家组由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任组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任副组长,成员有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捷,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画院原执行院长袁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代大权,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陆庆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修复保存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冯斌等。


图片5.jpg

庞茂琨、马锋辉、孙景波作点评


四地省市美协接到通知后,积极发动,充分准备,组织各专业艺委会和地市县美协,号召创作者积极提交投稿,有些直接通知到具有创作能力的重点作者。经过初步筛选后,四省市汇集出千余件作品请专家组指导。


图片6.jpg

袁武、代大权、殷双喜作点评


在观摩会上,马锋辉书记从总体方向上明确了组织专家赴各地观摩指导创作的目的和意义。他认为,从美术作品创作到美术作品展览,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感受美的过程,因此,美术家们在当前的美术创作中,要体现时代性、把握人民性、突出艺术性、注重创新性。一是聚焦现实生活。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二是聚焦人民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三是聚焦传承创新,坚持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第四是聚焦艺术质量,坚持把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


图片7.jpg

陆庆龙、张捷、冯斌作点评


专家组成员都是创作经验丰富、成就卓著的美术家、理论家,也是历届全国美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面对画作,他们都认真观摩评析,仔细听取作者的创作思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又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议,根据观摩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与作者们进行交流,解答广大美术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全国美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作品?

 

植根生活与彰显时代精神

全国美展是中国美术不同时期的艺术风向标,其鲜明的特征就是体现国家新的建设,体现人民新的形象,体现艺术新的探索和时代精神。


图片8.jpg

专家组在重庆观摩指导创作


马锋辉认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全国美展的获奖作者都是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艺术和生活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在勇立时代潮头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推进艺术创作中展现时代的画卷,推出紧扣时代步伐的优秀作品,塑造彰显时代精神的典型形象,唱响时代主旋律。

庞茂琨强调创作者要提升艺理双修,以思维、思考、思辨作为人才的基础,让造型语言从思想的土壤中生发出来;要坚持深入生活,因为油画从来就是要为时代留下形象的缩影,因此油画家需具备时代新品质;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断提高审美品格,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传统视觉中寻找营养并融汇到创作中去。创作者应当跳出小我,融入生活,融进时代,书写时代的精神图谱,要敢于做中国新时代文化的敏锐反映者。


图片9.jpg

专家组在重庆观摩指导创作


殷双喜谈到全国美展的标准要求是艺术跟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我们的创作不仅要反映个人对时代生活的感悟感受,也要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用作品去对我们家乡故土、对我们国家社会有所反映,让我们的创作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文艺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10.jpg

专家组在重庆观摩指导创作


代大权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不是简单地再现生活场景,如何在这个场景上再提升出来想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每一位艺术家去思考、去完善。


图片11.jpg

专家组在四川观摩指导创作


张捷说,山水画创作要充分切入时代的脉搏,体现丰厚的文化滋养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者从山野、田园、都市、园林四大板块入手,以意取象,突显山水精神,是三重境界的步步提升,一是笔墨境界。二是人文境界。第三是生命境界,全身心将情感投入到绘画当中。

 

家国情怀、地域特色与个性表达

图片12.jpg

专家组在四川观摩指导创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美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马锋辉在观摩会上强调,美术创作在题材选择上突出人民主体,在形式创新上把准人民需求,在创作评价上秉持人民标准,在与人民共情共鸣中激发创作灵感,通过深入挖掘现实题材,关注地域题材和元素,锤炼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景象,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新形象,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图片13.jpg

专家组在四川观摩指导创作


殷双喜认为人民是主人,我们要深入他们中间去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美术家应提升思想历史文化的综合修养,思考怎样更好地从再现转向表现,表现出他们心中对人民的热爱,表现出民族的精神,充分体现出“家国情怀”。不同类型展览有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在创作中要有所调整,若要参加全国美展,就不能过于以自我为主。有不少作者能够从生活出发,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场景,从平凡微小的事情切入到我们时代和国家的大的变化。西南地区更应该多创作一些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地域特性鲜明的作品,首先讲好西南故事,其次以西南故事讲好中国精神。


图片14.jpg

专家组在贵州观摩指导创作


孙景波在云南的作品观摩会上,深情地说:“我在云南工作过十四年,云南这片热土是个产生文化奇迹的地方,面积最大的孔庙在云南建水;在国家存亡危难深重的岁月中,云南接纳了、拥抱了‘西南联大’,还有北平、杭州艺专。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中国教育界、美术界,尤其是壁画界似乎对云南欠有一份回报之情。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吴冠中、詹建俊、袁运生、祝大年等一大批画家汇聚云南,这片热土激发出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思想的开放!以首都机场,北京饭店为代表的壁画诞生,象征性地拉开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新篇章的序幕!”他批评如今有些作品图像拼图制作现象明显,他说:“当代画家,不用照片是傻瓜,依赖照片就是懒汉。”创作者需要在写生素材、照片资料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提炼,使其更具典型性,更具表现力。


图片15.jpg

专家组在贵州观摩指导创作


袁武表达了在观摩会上看到美术家画家乡故土作品的欣喜之情。他认为绘画从技术上来说没有对错,但是表现情感有真假,最关键的是创作者的真诚度和热情度。希望创作者永远饱含热情,带着感情画好自己的生活,不猎奇,不跟风,不瞎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创造出或许不是最高级的艺术,但却是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他说,“我离开东北已经30多年了,至今为止我画的主要作品还是在东北,是因为那份情感寄托和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


图片16.jpg

专家组在贵州观摩指导创作


陆庆龙认为作品的完成度和深入表现程度决定了一件作品的艺术质量。他强调一个画面主题要很明确,要有清晰的表达,要有能够打动人心的焦点,进而构成画面的主次关系。艺术家要懂得取舍,要突出主题,集中精力把自己擅长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发挥到最佳状态。


继承传统与创新出彩

全国美展的创新更深层地体现了当前创作者对中外一切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与拓展,体现了具有广泛民族认同度的艺术变革。信息化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极大地影响了当下美术家的创作,借助照片、电脑图像处理等收集资料、辅助创作已成为常态,但随之而来的过度照片化削弱绘画语言魅力,图式化、同质化问题严重,甚至引发抄袭等弊端更应引起创作者警醒,切忌将创新仅仅理解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方法、新媒介的创新。


图片17.jpg

专家组在云南观摩指导创作


马锋辉认为艺术创作就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结合起来,尊重艺术规律,激发创作的创意创新,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结合。希望创作者们更深入讲好身边的故事,这不仅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情节,更是那些能触动人心、反映时代背景的故事,通过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展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关怀。


微信图片_20240125195945.jpg

专家组在云南观摩指导创作


庞茂琨谈到在数字时代下,要坚守油画语言的手绘价值与精神力度。勉励创作者要平衡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将个人创作根植于现实土壤中,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要继续推进本土化的油画价值评价体系建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象的建构。

孙景波曾在云南工作过14年,他深情地说,中国欠云南一份情,中国美术界欠云南一份情。云南这片热土是产生文化奇迹的地方,面积最大的孔庙在云南建水;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吴冠中、黄永玉、詹建俊、袁运生、袁运甫等一批画家到云南,这片热土激发出巨大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酝酿着中国美术新时期的到来。他批评如今有些作品图像拼图制作现象明显,“不用照片是傻瓜,全用照片就是懒”,创作者需要在人的动态上、表情上,尤其人物之间关系上下功夫。


微信图片_20240125194416.jpg

专家组在云南观摩指导创作


代大权回忆老艺术家李焕民创作时绘制数百幅草图,反复打磨锤炼,深入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人物的性格。老先生用这样的一个工作量,用这样的一个工作态度,用这样一个追求来完善和成熟自己的作品,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张捷谈到,山水画领域一直在变化中,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古人同样看到的那座山,我看到了,还是我感知到了,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带来山水画观天地的不同的方式,所以我们观察事物表现对象的同时,思考如何用真诚的情感来唤醒真实的自我,如何有感而发。


图片20.jpg

重庆站合影


艺术发展不断地拓展概念边界,扩展了表达的语言形式,但在全国美展中还应廓清一些评判标准。马锋辉强调壁画要具有公共性、审美性、艺术性。一是壁画的原作,可送达展览现场进行展出的原作。二是壁画的复制品,原作已固定在公共场所,通过复制的形式来展示。三是实验性的壁画。作者专门为选定的一个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创作的创意设计实验性壁画作品,对社会是具有审美作用作品,但要提供具体的地点,提供现场设计的效果图。冯斌作为综合材料绘画为主业的专家,对很多作品立意不明提出批评,作品概念化、雷同化问题严重,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而强调综合材料绘画的标准和特色是综合性、材料性、绘画性三位一体,特色就是材料性,特性就是艺术性,特点就是有一定的厚度,而不是简单的材料添加和堆叠,更需要在绘画语言和材料特性中探索到适合题材表现的独特表达。


图片21.jpg

贵州站合影


经过四天四地的紧张观摩指导,专家们表示渐入佳境,感受到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组织者精心周到的安排,创作者积极热情的参与,对全国美展出精品、出人才充满信心。专家们欣慰地看到地方人才梯队建设扎实,作品质量稳定整齐,有自身独特的语言体系和特色。也强调了组织管理者对美术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促进创作繁荣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能够创造本地传统优势画种的新辉煌。鼓励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深入地理解全国美展的主题和要求,更好地把握创作方向和思路,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打磨和完善,做好“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的最后冲刺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


图片22.jpg

云南站合影


(图、文:杨萍 合影照片由重庆市美协、贵州省美协、云南省美协提供)

友 情 链 接
 
联系我们 | 会员申请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电话:0551-62888236 地址:安徽合肥市政务区繁华大道276号徽园美术馆